close
今天在中時電子報看到前大使陸以正先生談論國際禮儀的文章,
感覺十分有趣所以給他全文照轉(爆)
中國時報 2007.05.14
從英女王訪美談起 你不可不知的國際禮儀
陸以正
王室的號召力果然不同凡響,上星期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偕夫婿菲利普親王(PrincePhilip)到華府訪問,接受美國總統布希夫婦晚宴款待,所佔台灣電視與報紙新聞的分量,遠超過薩科奇當選法國總統的消息。但使我吃驚的,是國內年輕的編輯與記者們,對最基本的國際禮儀,怎麼如此缺乏常識。
從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到大英國協(BritishCommonwealth),最後因接納原非英國屬地如莫三鼻克(Mozambique),而取消「英國」一字,只剩「國協」(TheCommonwealth),在這個組織的五十三個會員國裏,一大半已不再擁戴英國君主,自己選它的總統。所以英國國王,不論是男是女,真正的權力極為有限。伊莉莎白每年國會開議時,在西敏士國會大廈的例行演說,實際是由總理大臣執筆,她只是照唸而已。
英國王室雖只是裝飾品兼主要觀光景點,覲見時的禮儀卻絲毫馬虎不得。凡是女王的臣屬,男士須深深鞠躬,女性則須屈半膝(curtsey)。如非她的臣屬,男女都只要鞠躬就可以了。英國的規矩是女性在室內可以戴寬邊大帽,CNN有位女主播因此在白宮外面報導新聞時,也戴了一頂飾有花邊的大帽子,很多人都看到過這個鏡頭。
國際禮儀雖不如外交禮儀要求那麼嚴格,實際仍出同源。首要原則就是,對女性或高階者應予尊重。相遇時,男性或低階者應先鞠躬,等候對方回應。如果高階者是男性,要等他先伸出手來,你才可以和他握手。如果他只頷首答禮,低階者就不必伸手出去,自討無趣了。
高階者如為女性,她的回應可分為四種。其一是她只頷首示意;那時你千萬不可學阿扁那樣,把布希總統夫人因驚嚇而縮在胸前的右手,硬拉過來握住不放,等候譯員來表示你對她的崇敬。其二,她雖伸出手來,卻手背向上,意思是你可以親吻她的手;此時男士須俯身,到離女手一寸左右即停止,做出親手的模樣,但嘴唇不可真正接觸到她手背,免得吐沫弄髒了纖纖玉手。其三,她伸出來的手是垂直的,表示她願意紆尊降貴,你才可以去握她的手。
第四種回應,是女方把臉湊過來,表示你可以親吻她的臉頰。台灣人初次遇到這種場面,常會不知所措。有經驗者則不慌不忙,先用右頰去貼女士的右頰,輕輕做出親吻的聲音。要注意那時你的嘴必須向左出聲,否則你的口水可能破壞了她花費幾小時的化妝。吻頰至少該左右各吻一次,通常是右、左、右共吻三次,據說會帶來好運(threetimes for goodluck)。不要以為這種禮節只限於男女之間;在中東阿拉伯語國家,男人和男人為表示友好,見面也互相擁抱,先貼右臉,再貼左臉,但不作親吻狀,也不出聲音而已。
布希總統夫婦招待英國女王與夫婿的白宮晚宴,最受台灣電視台青睞,重覆播放多次。不可思議的是所有電視台編輯與主播完全弄不清楚「白領結」(whitetie)的含義。正如連勝文結婚時,喜帖註明請來賓穿「黑領結」(blacktie),當時許多電視台譯作「大禮服」,錯得離譜。
服裝是禮儀中的重要環節,國人在這方面的常識往往不足。「白領結」一詞所代表的是男士晚間穿的大禮服,用黑呢料裁製,上衣前胸只到腰部為止,因此亦稱cutaway,後背中分,垂到膝後,所以稱燕尾服(swallow-tail)。大禮服裏面最好穿兩角翹起的硬襯衫(stifffront shirt with wing collar),配法國式回褶袖口(Frenchcuff),以袖扣(cufflinks)連接。襯衫外須穿漿硬的白背心(whitewaistcoat)。腳上穿黑絲襪與漆皮鞋(patent leathershoes)。這全套從頭到腳的服裝,要一一列舉實在夠麻煩,才以「白領結」為代表詞,並非只指領結的顏色而已。
星期四晚,我在國家音樂廳聆聽張正傑、諸大明演奏布拉姆斯的兩首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兩位教授所穿的全套「白領結」大禮服,可謂中規中矩,自然與他們久居國外,從著名音樂學院畢業後,又曾在世界各地表演有關。相對而言,台灣最少人瞭解的是「早禮服」(morningcoat),因為除婚禮外沒有人穿,而所有婚禮廣場出租的早禮服,沒有一件符合標準。
所謂早禮服,是在白天遇有國家大典時的穿著。以灰色呢料縫製。外套前後一致都垂到膝部,後面不開衩,與燕尾服有別。灰色背心,白襯衫,灰色領帶,黑灰兩色直條呢褲(stripedpants)。日本首相覲見天皇或參拜神社時,他穿的一定是早禮服,可作參考。而國內拍攝結婚照時的禮服,無一符合制式標準,大多仿照外國藝人穿的服裝,不三不四,貽笑大方。
至於「黑領結」(blacktie)則是小禮服的簡稱。黑呢料,剪裁有似普通西服,只上衣領改用黑緞,式樣稍圓,無領角;褲腳兩側各有一條黑緞到底。腰纏黑綢橫褶式的寬帶(cummerbund)。配小禮服的襯衫可以很花俏,前胸可有很多褶子(pleatedfront),領角也可以翹起,法國式袖口與袖扣,黑絲襪與漆皮鞋也不可或缺。國外凡正式晚宴或歌劇院首演,習慣上都要穿小禮服。
男士穿黑領結或白領結禮服時,同行女士應穿長及地晚服以資配合。但男士穿早禮服時,女士反而只能穿長及膝部的日間服裝,配寬邊帽。我們夫婦在南非呈遞國書與每年國會開幕之日,都要這樣穿著。現在邦交國愈來愈少,有這種經驗的外交官也不剩幾位了。
其實我會轉這篇文章的最主要原因除了當作對國際禮儀的參考之外....
主要當然是想到寶塚男役們的服裝啦(爆)
所以看來寶塚對禮服倒是沒有亂搞啊~
正式的黑燕尾的確是標準的white tie,
也一定會有法式袖口,想必男役們應該都準備了袖釦以應付黑燕尾,
black tie...好像樣式簡單的白襯衫還是首選,
不過領結跟腰帶的配色就很多樣化了~這邊就有打翻調色盤的空間(笑)
寶塚倒是很少出現所謂的早禮服,造型接近燕尾但是配色又不鮮豔,所以有替代品吧....
不過長西裝外套大概就是寶塚特產了吧~(笑)
感覺十分有趣所以給他全文照轉(爆)
中國時報 2007.05.14
從英女王訪美談起 你不可不知的國際禮儀
陸以正
王室的號召力果然不同凡響,上星期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偕夫婿菲利普親王(PrincePhilip)到華府訪問,接受美國總統布希夫婦晚宴款待,所佔台灣電視與報紙新聞的分量,遠超過薩科奇當選法國總統的消息。但使我吃驚的,是國內年輕的編輯與記者們,對最基本的國際禮儀,怎麼如此缺乏常識。
從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到大英國協(BritishCommonwealth),最後因接納原非英國屬地如莫三鼻克(Mozambique),而取消「英國」一字,只剩「國協」(TheCommonwealth),在這個組織的五十三個會員國裏,一大半已不再擁戴英國君主,自己選它的總統。所以英國國王,不論是男是女,真正的權力極為有限。伊莉莎白每年國會開議時,在西敏士國會大廈的例行演說,實際是由總理大臣執筆,她只是照唸而已。
英國王室雖只是裝飾品兼主要觀光景點,覲見時的禮儀卻絲毫馬虎不得。凡是女王的臣屬,男士須深深鞠躬,女性則須屈半膝(curtsey)。如非她的臣屬,男女都只要鞠躬就可以了。英國的規矩是女性在室內可以戴寬邊大帽,CNN有位女主播因此在白宮外面報導新聞時,也戴了一頂飾有花邊的大帽子,很多人都看到過這個鏡頭。
國際禮儀雖不如外交禮儀要求那麼嚴格,實際仍出同源。首要原則就是,對女性或高階者應予尊重。相遇時,男性或低階者應先鞠躬,等候對方回應。如果高階者是男性,要等他先伸出手來,你才可以和他握手。如果他只頷首答禮,低階者就不必伸手出去,自討無趣了。
高階者如為女性,她的回應可分為四種。其一是她只頷首示意;那時你千萬不可學阿扁那樣,把布希總統夫人因驚嚇而縮在胸前的右手,硬拉過來握住不放,等候譯員來表示你對她的崇敬。其二,她雖伸出手來,卻手背向上,意思是你可以親吻她的手;此時男士須俯身,到離女手一寸左右即停止,做出親手的模樣,但嘴唇不可真正接觸到她手背,免得吐沫弄髒了纖纖玉手。其三,她伸出來的手是垂直的,表示她願意紆尊降貴,你才可以去握她的手。
第四種回應,是女方把臉湊過來,表示你可以親吻她的臉頰。台灣人初次遇到這種場面,常會不知所措。有經驗者則不慌不忙,先用右頰去貼女士的右頰,輕輕做出親吻的聲音。要注意那時你的嘴必須向左出聲,否則你的口水可能破壞了她花費幾小時的化妝。吻頰至少該左右各吻一次,通常是右、左、右共吻三次,據說會帶來好運(threetimes for goodluck)。不要以為這種禮節只限於男女之間;在中東阿拉伯語國家,男人和男人為表示友好,見面也互相擁抱,先貼右臉,再貼左臉,但不作親吻狀,也不出聲音而已。
布希總統夫婦招待英國女王與夫婿的白宮晚宴,最受台灣電視台青睞,重覆播放多次。不可思議的是所有電視台編輯與主播完全弄不清楚「白領結」(whitetie)的含義。正如連勝文結婚時,喜帖註明請來賓穿「黑領結」(blacktie),當時許多電視台譯作「大禮服」,錯得離譜。
服裝是禮儀中的重要環節,國人在這方面的常識往往不足。「白領結」一詞所代表的是男士晚間穿的大禮服,用黑呢料裁製,上衣前胸只到腰部為止,因此亦稱cutaway,後背中分,垂到膝後,所以稱燕尾服(swallow-tail)。大禮服裏面最好穿兩角翹起的硬襯衫(stifffront shirt with wing collar),配法國式回褶袖口(Frenchcuff),以袖扣(cufflinks)連接。襯衫外須穿漿硬的白背心(whitewaistcoat)。腳上穿黑絲襪與漆皮鞋(patent leathershoes)。這全套從頭到腳的服裝,要一一列舉實在夠麻煩,才以「白領結」為代表詞,並非只指領結的顏色而已。
星期四晚,我在國家音樂廳聆聽張正傑、諸大明演奏布拉姆斯的兩首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兩位教授所穿的全套「白領結」大禮服,可謂中規中矩,自然與他們久居國外,從著名音樂學院畢業後,又曾在世界各地表演有關。相對而言,台灣最少人瞭解的是「早禮服」(morningcoat),因為除婚禮外沒有人穿,而所有婚禮廣場出租的早禮服,沒有一件符合標準。
所謂早禮服,是在白天遇有國家大典時的穿著。以灰色呢料縫製。外套前後一致都垂到膝部,後面不開衩,與燕尾服有別。灰色背心,白襯衫,灰色領帶,黑灰兩色直條呢褲(stripedpants)。日本首相覲見天皇或參拜神社時,他穿的一定是早禮服,可作參考。而國內拍攝結婚照時的禮服,無一符合制式標準,大多仿照外國藝人穿的服裝,不三不四,貽笑大方。
至於「黑領結」(blacktie)則是小禮服的簡稱。黑呢料,剪裁有似普通西服,只上衣領改用黑緞,式樣稍圓,無領角;褲腳兩側各有一條黑緞到底。腰纏黑綢橫褶式的寬帶(cummerbund)。配小禮服的襯衫可以很花俏,前胸可有很多褶子(pleatedfront),領角也可以翹起,法國式袖口與袖扣,黑絲襪與漆皮鞋也不可或缺。國外凡正式晚宴或歌劇院首演,習慣上都要穿小禮服。
男士穿黑領結或白領結禮服時,同行女士應穿長及地晚服以資配合。但男士穿早禮服時,女士反而只能穿長及膝部的日間服裝,配寬邊帽。我們夫婦在南非呈遞國書與每年國會開幕之日,都要這樣穿著。現在邦交國愈來愈少,有這種經驗的外交官也不剩幾位了。
其實我會轉這篇文章的最主要原因除了當作對國際禮儀的參考之外....
主要當然是想到寶塚男役們的服裝啦(爆)
所以看來寶塚對禮服倒是沒有亂搞啊~
正式的黑燕尾的確是標準的white tie,
也一定會有法式袖口,想必男役們應該都準備了袖釦以應付黑燕尾,
black tie...好像樣式簡單的白襯衫還是首選,
不過領結跟腰帶的配色就很多樣化了~這邊就有打翻調色盤的空間(笑)
寶塚倒是很少出現所謂的早禮服,造型接近燕尾但是配色又不鮮豔,所以有替代品吧....
不過長西裝外套大概就是寶塚特產了吧~(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