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知名BLOG上看到了關於淡江的懷舊,
也想來說說我的淡水~

和那位作者的年代不同,我是晚幾年的孩子,
不同於作者的浪漫情懷,我的科系日常生活跟戰爭沒兩樣,
一天忙到只有一餐是家常便飯,但是飯總是要吃的…
作者提到的某些店面在我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倒是有我自己的懷舊店面,
這就是五年級跟六年級的差別吧~

水源街側門:親親麵包、高賓、藍石頭和轉彎角
親親麵包在我唸書的時候還在,
我常常去買只要10元的肉鬆麵包,有時候忙到炸會買他們的撒糖脆土司,
不過老是被學長和同學恐嚇說那是賣剩的土司烤出來的(爆)
但是我通常是不管他照吃~

高賓通常是要打牙祭的時候去吃的,說實話現在早就忘記菜色如何,
只記得排骨很美味….吃完之後通常會去白鹿洞泡個兩三個小時看漫畫,
我永遠記得在那裡看到迄今沒有正版的喂!龍馬~

藍石頭是水源側門正對面二樓的咖啡廳,是我們耍浪漫跟借場景拍片的地方(爆)
想必老闆一定被我們系上的學生煩到很想打人…
可是那個餐廳下午的光影實在是…浪漫到沒話說….

轉彎角…應該是我大二還大三的時候開設的義大利麵店,
不到100元的價錢口感卻不差,所以常常高朋滿座,有時候還會擠不進去咧~
不過那時算是比較高檔的享受,所以也不是常常可以去吃的…

大田寮:自助餐、日式料理和只有排骨
大田寮是我大學頭兩年住的地方,那時的房子正面對操場,
冬天時冷風直接從淡水河口吹上來,就算有暖爐也是沒救…成天凍的跟冰棍一樣,
當時還很有雄心壯志,每天早上都去操場跑1600然後去課堂上打瞌睡(爆)
大田寮上的自助餐廳是小時候最常報到的地方,30塊三個青菜加一碗飯就可以打發,
然後來碗附贈的綠豆或仙草湯…不過…我聽說有人從湯桶裡撈出雨傘過啊(爆)
就算這樣好像每次去還是不怕死的照喝~
在某巷底的是料理店(我忘記名字了)則是被學姐請客,之後直接帶去學姐家打麻將(爆)
那是我大學四年在這個據說是麻將聖地的地方打過的唯一一場麻將,
而且還是衛生的,不算台也不算錢,純粹打好玩~

只有排骨則是電台的御用餐廳(爆)
只要電台開會大家不知道要吃什麼的時候最後大半都會說:不然就只有吧!
他的滑蛋排骨真是一絕~我好像十次有八次都吃這個,
還有店裡提供的辣蘿蔔乾也超讚,每次都要把人家整罐挖空帶走~

大學城:大陸麵店、來喫麵,巷子裡的米粉攤、宿舍樓下的滷味攤和TRF
大學後兩年我住在大學城,每天奔波在課堂、電台跟宿舍之間,
偶而學姐回來會陪她去吃吃大陸麵店,我自己倒是沒有非常愛啦…
印象中炸醬麵還滿OK的,對我這個炸醬麵挑剔狂來說算是合格!
我自己的話倒是愛來喫麵多點,40塊的餛飩柳麵很能填肚子,尤其在忙了一天啥都沒吃的時候…

巷子裡的米粉攤則是某種瘋狂的印記,大四那年只要是禮拜三,
我的午餐就是米粉和左岸咖啡,因為之後要上課,所以都是拎到課堂上去吃,
宿舍樓下的滷味攤…大家也知道半夜那個香氣有多誘人,
不過我通常是桂竹筍、蘭花干頂多來個科學麵…
雖然那時候對體重這檔事沒概念但是還是會下意識踩煞車(都吃消夜了最好是有踩到煞車)

TRF…應該是大三的時候開的吧?是山上唯一的一家酒吧,
大三的時候一個月報到一次,搞到最後跟bartender都熟了,可以要他的私藏酒單~
有次因為電台的事情搞得很沮喪,bartender二話不說直接幫我酒double,
果然是很能放鬆心情的地方….

校園:小麥當勞
這是我們給當時文館正對面賣三明治店面的暱稱,
在電台做節目老是會忙到天昏地暗,常常錯過吃飯時間,所以小麥就是最好的選擇,
我常常在下午兩點吃鮪魚或是漢堡肉三明治,節目錄到一半也可以趁放歌兩分鐘衝出去買三明治,
只是不能在錄音間裡吃就是…還是得等到節目做完再說…

鎮上:阿給、蝦捲、酸梅湯、鐵蛋、魚丸、魚酥、溫州餛飩、三協成、黑店
大二時為了做淡水歷史的節目把有名的小吃跑了個遍,
所以阿給一定要真理街、蝦捲一定要阿香、酸梅湯一定要阿婆、魚丸一定要可口,鐵蛋一定要阿婆,
魚酥倒不一定要許義,因為在地同學說合益更好吃(我也這麼覺得)
溫州餛飩大到很難一口氣吃下一碗,還有他的桂花湯圓也是一絕,
老是買三協成的餅回去肥老媽(不過後來老媽比較愛新建成)
黑店更是不用說,好吃的排骨飯外加夠味的滷菜,
我總是愛切蘭花干、豆皮還有海帶,不過據說最好吃的其實是他的豬腳飯,
但是很多年前就不做啦~~

老街…說實話在我大三時捷運通車味道就改變了,
更別提拓寬之後了,雖然以前老街窄歸窄,但是很有傳統街市的味道,
拓寬之後總覺得有什麼東西不見了….
所以捷運通車之後非必要我絕對不在週末下山….人擠人讓我一整個頭痛!

PS.開放同學踢館,時光匆匆有些東西我已經不復記憶,拜託記得的同學來踢館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nsuik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