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了中日大戰之後,有些想法一直卡在腦袋裡,
害我昨天唸書一點都不專心(汗)
還是決定來一吐為快...

這次經典賽反映出台灣棒球水準的確是和日韓有落差,
而且落差正在加大中,如果不趕快彌補對我們絕對不是好事,
之前鹿取義隆也說過,我們的棒球雖然自豪綜合美日棒球特色,
但說穿了就是不夠細膩又不夠強力,
我覺得這必須要從整個棒球訓練來改善。

看到網路上有人批評台灣因為企業不肯花錢,
小理小氣得搞得職棒水準無法提升,
說真的,念了快一年的sports management,
我現在開始慢慢瞭解到,如果真的把運動視為一個產業,
我們的棒球絕對是手工業!
資深一點的球迷都知道當初中華職棒是在怎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所以難以避免充滿人治的色彩,
所以我一直認為職棒要進步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制度、擺脫人治,
我不以日本職棒舉例,因為日本職棒有某些色彩跟台灣還頗接近,
以大聯盟來說,球團老闆並不是聯盟政策的主導者,
大部分情況下只是資金提供者,聯盟則交由專業人士經營,
各隊GM(應該跟我們領隊職責相當)的責任範圍也是只限於自己球隊,
不涉及聯盟業務,但台灣卻是處在一個混雜的狀況,
球團老闆和領隊有資格決定聯盟走向,而且走向年年不一樣...囧
台灣職棒沒有FA、球員工會、二軍,選秀制度不完整,
所以一直處在一個隨興的狀態,反正賺錢就好,
以前或許可以行得通,但是真的要賺大錢(以老闆的角度)這絕對是辦不到的,
手工業轉型都需要買機器買廠房僱員工,
台灣職棒也是這樣,如果球團老闆只滿足於目前少少的收入,
我覺得他們根本就沒想到後面還可以賺更多—如果先投資的話!

接下來是我對台灣職棒的狂想:
要是老闆真的怕花錢的話,乾脆引進市民球團的觀念:發行股票上市募資!
讓職棒隊也變成上市公司,受各方監督,
搞不好會比現在狀況更好~

另外業餘棒球方面...我覺得重點是教練體系的培養,
我們的教練技術水準提升速度實在太慢,
很多觀念還是土法煉鋼,而且缺乏專業的trainer針對球員體能來分析,
雖然棒協占了不少體育預算,
但基本上這些事情不能只靠預算來辦,
有人批評大企業如鴻海台積電不肯出錢養球隊,
我倒認為養不養球隊不用強求,
但棒協有沒有可能針對這些大企業進行募款成立基金,
目的是送教練出國培訓!不管美國日本都好,
只有當三級棒球教練水準提升,我們的球員水準也才有可能提升。
至於trainer的部分...三級棒球隊當然不可能養得起trainer,
所以一方面教練要懂運動生理學和心理學,
一方面棒協可能需要有固定的trainer班底來協助三級棒球隊。

這樣搞下來雖然需要十年二十年才會見效,
但我很希望台灣棒球能從手工業轉型成為大型製造業,
簡單一句話:真有心想搞好棒球,沒錢不是藉口,
沒錢找錢沒人找人本來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且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只會嚷嚷沒錢沒人沒辦法做事,
還不如大家瘋狂腦力激盪一番想出一些點子去做做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nsuik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